躬行致知,笃志逐光|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实习期间,西南大学的三位实习生分别在货代事业部、报关事业部、贸易事业部和教育事业部这四个核心部门进行了轮岗培训与实操。他们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寻求帮助,高效完成部门任务。
01
货代事业部




实习生总结的单据注意事项

杨莹杉老师正在进行实操培训
02
报关事业部

在报关事业部,严谨细致是实习生们学习的第一堂课。确保报关单每一项信息的准确无误,是报关工作的核心准则。通过系统学习报关流程并在CCBA智慧通关服务平台进行报关实操,实习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了报关单填写要点与各项货物的申报要素,并深刻理解报关工作的高度复杂性与对细节的严格要求。同时,除了报关的专业能力外,在多部门合作之中,实习生们也培养了自身的跨部门协作能力以适应不同的职场环境。

陈安庆董事长指导实习生信用证知识
03
贸易事业部


在贸易事业部,实习生们参与了货物盘库工作,精准识别公司经营货物品类,深化品牌认知;同时,实习生独立撰写黑参产品市场调研报告,从产品特性、市场趋势及竞品分析系统地梳理了该产品市场行情,显著提升了多角度分析能力与数据处理水平。此外,在集团副总经理陈哲的《跨境电商与国际国内供应链》专题培训后,各实习生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对比分析各大平台优势并针对性地学习平台入驻规则等信息,拓展未来职业选择。



实习生制作的调研报告

跨境电商培训
04
教育事业部

在教育事业部,实习生们深度参与了国家“产教融合”政策文件的系统梳理和汇编工作,并完成了部门文件档案的规范化整理。在此过程中,实习生们不仅有效拓宽了对产教融合政策的认知视野,熟练掌握了多种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细致、耐心专注的工作态度。此外,通过系统学习工作流程撰写规范,实习生们的工作条理性、目标管理意识与个人规划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汇编工作及部分涉及文件


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短暂却充实。过程中,实习生们虽经历迷茫与困扰,但始终努力克服,在能力、心态与职业素养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阶段性工作汇报记录着他们的成长轨迹。临近尾声,实习生们对于这段经历亦有了更深的感悟:

实习生 余鸿婷
在这八周的实习中,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心态转变。面对陌生业务时,我掌握了“观察-学习-实践-复盘”的工作方法;在团队协作中,我明白了清晰表达和换位思考的意义;通过处理各类单据和文件,我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最珍贵的是,我开始建立自己的职业思维框架,学会用商业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将阅读所学转化为工作能力。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更让我认识到持续学习和自我驱动才是职场成长的核心动力。

实习生 陈旭华
经过两个月的实践学习,我对职场和国际物流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实践过程中,多部门的轮岗安排让我接触了公司不同的业务板块,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我快速适应不同工作内容和快速学习新技能的能力。通过不同的工作项目,我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高效且优质的项目成果离不开团队的分工合作。总的来说,经过这次实习,我提升了自己的职场技能,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适应了学生到工作者身份、思维的转变,为真正迈入职场做好准备。

实习生 沈清华
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我收获的不仅在于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在于心态的积极转变与抗压能力的提升。首次进行工作汇报时,我因表达能力欠缺和过度紧张而表现欠佳。但在新雅国际各位领导与老师的耐心指导和积极鼓励下,我开始训练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相关书籍,学习表达技巧,并勤加练习。最终,在后续的汇报中,我变得更加自信从容,表达更加流畅通顺。这一成长是我实习经历中最宝贵的收获,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换图


实习期间,公司领导与学校指导老师为实习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指导,公司领导对实习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关注与肯定。在结业仪式上,新雅国际董事长陈安庆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表达了充分的认可,同时他强调:“希望此次实习能成为实习生融入社会和工作生活的起点,未来要不断拔高自己、持续学习,尤其要注重改变思维方式。进入职场后需熟悉环境、关注细节与礼仪,并且定期回顾职业生涯,为“三十而立”做好准备。”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实习指导老师黄宇也点评道:“从他们第一天到公司时的青涩和茫然,到今天能够自信坦然地在各位领导面前展示自己,不管是业务能力方面的硬实力,还是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软实力都有非常大的进步,我对他们的进步和表现感到十分欣慰。”


结业仪式
此次实习,是实习生们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公司领导与指导老师的鼓励与期待下,实习生们将带着在实习中积累的经验,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此次实习是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新雅国际自2008年开启深度合作以来的第15批次实践活动项目,双方通过整合高校专业教学资源与企业实践平台优势,构建起“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闭环,不仅让学生能在真实场景中磨砺专业技能、拓宽国际视野,更为行业发展培育适配人才;同时,高校的学术支持与学生创新思维的融入,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未来,双方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合作,围绕学生实习实训、联合培养活动等方面发力,持续为学子搭建成长舞台,为行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绘就产教融合新画卷。
END

撰稿 | 陈旭华、沈清华
图片 | 余鸿婷
排版 | 余鸿婷
初审 | 吕长玲
终审 | 陈建宏